第九中文网 www.djzw.net,明末逐鹿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苏河看着面前的地图,他终于下定决心,优先进军两广方向。
他之前一直很犹豫。
从哪个方向,继续向大明发起进攻。
现在河南和湖广,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正在和明军开战。
秦军进入这两个战场,他们必定会调转枪口,与大明联合起来一起对抗秦军。
这是必然发生的事情,这是由他们各自的利益所决定。
起义军和明军的合流,对苏河统一大业有些影响,但影响不大。
苏河担忧一旦逼急了大明,他们绝对会做出,大明与建奴合流,共同抵抗秦军。
大明朝廷,看着是由崇祯皇帝掌控。
其实他是掌握在文人集团手中。
士绅才是大明朝廷真正的主人。
大明崇祯皇帝看似掌握明朝的最高权力。
没有文官集团的允许,他办不成任何一件事情。
文官集团想要办成一件事,崇祯皇帝也必须妥协。
更何况崇祯皇帝没有担当,做事优柔寡断。
他根本没有能力,对抗大明的文官集团。
崇祯皇帝还没有他哥天启皇帝有能力。
天启皇帝重用太监,还能与文官集团相抗衡,最后死的不明不白。
南明时期,南明小朝廷还与建奴联合,要先剿灭匪患。
这种极为短视,只看中眼前利益,就是文官集团常见的做法。
哪怕大明有一些高瞻远瞩的贤才,有出类拔萃的忠臣良将。
他们都没有办法,发挥自己的才能。
苏河相信,他真把大明文官集团逼急了。
这些人绝对能做出,引建奴入关的做法。
大明现在也掌握基础的火器,建奴的军事水平和组织能力,远超明军。
一旦让建奴掌握完善的火器制造。
哪怕用老旧的青铜炮和燧发枪,也能给秦军带来极大的伤害。
这还是小问题,把火器扩散到整个草原,让草原势力掌握火器制造。
这个问题更加严重。
苏河准备通过草原,先把建奴解决掉。
最次也要隔断建奴和大明的联系。
想要达成这个战略,就不能过分刺激大明。
山西、河南这两种不能作为主攻目标。
北直隶有山西和河南作为屏障,大明朝廷就会感觉到安全。
苏河之前考虑两个作战方向,进军湖广或是南下两广。
进军湖广,拿下湖广之后,可以顺着水路直接下江南。
这样就拿下了半壁江山,掌握着战略主动权。
选择这个战略,需要耗费很长时间。
暗卫和军情局,都已经发现。
各省的士绅集团,都在掌握各省的军队。
其中以江南地区的东林党,动作最为积极。
大明各地明面上没有形成团练武装。
实际上,有些地方的明军,已经完成换血。
例如南直隶的明军,已经变成乡党部队。
苏河对士绅举起屠刀,他们已经吸取教训,知道要掌控军队自保。
这种士绅控制,类似于团练武装的明军。
他们对秦军的抵抗,肯定会远超其他军队。
苏河想要拿下江南等地区,还需要熬战许久。
另一个选择,就是拿下两广地区。
再从西向东,从南向北慢慢蚕食整个大明。
选择这个方法,开始会更加简单一些。
但随着大明慢慢发展火器,各地士绅掌控明军。
之后再进攻大明东南地区,会变得更加困难一些。
这两个战略,没有高低之分。
苏河之前就陷入两难的选择。
现在工业过剩,直接帮助苏河选择战略方向。
执行两广战略,先掌握出海口,解决工业过剩问题。
只要工业发展起来,大明这些不掌握先进生产力的士绅,那都是土鸡瓦狗。
苏河确定好战略目标,他把战略目标书写出来。
他让秘书把他的旨意,送到参谋部。
参谋部根据苏河的战略目标,规划好作战方桉。
苏河看到秘书走后,他翻开炎黄日报。
他每天也看报纸,炎黄日报上记载着秦王府治下的重大情况。
这是他了解治下百姓生活的途径之一。
今天炎黄日报的头版头条,是商人杨滕飞,通过毛纺织业,赚了数百万两银币身家。
这是苏河有意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可以给人充足的信心。
其他人看到有商人,通过草原赚到这么多银币,肯定会有人动心,去草原上碰碰运气。
现在秦王府,不断向草原地区移民。
以包头、鄂尔多斯这两个城市为主。
吸纳大量的移民,主要从事矿产和毛纺织业。
部分移民也开始,在草原上圈养牛羊等畜生。
汉人有科学院提供的技术,养殖技术不会比蒙古人差。
养殖技术需要持续不断投入,科学院只靠养殖技术赚不到钱。
但它却是牧民生存,必不可少的技术。
这种投入大产出少的产业,只能依靠官府投入。
等到科学院养殖技术,超越了蒙古族的经验。
让蒙古人赚到比以往多几倍的银币,这些蒙古部落就离不开秦王府。
苏河看到报纸上,第二版是冒襄等人与心学的争论。
冒襄现在是吏部的一名七品小官。
他的同学,很多人都选择当一名知县,正式步入仕途。
冒襄这个人,搞起了学术。
他不知受到了什么刺激,掀起学习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浪潮。
有很多不喜欢心学,又了解到苏河极度讨厌朱程理学。
他们跟着冒襄一起,学习先秦思想。
大部分人没有脱离儒家。
但有一些人直接打出法家和墨家的旗号,他们现在还是少数。
看到秦王苏河没有理会他们,这些人势力渐渐壮大。
苏河更加欣喜这种变化,朝堂上所有文官都出自心学。
一个行动力更强的文官集团出现,对王权也是一种损害。
他属于势力的开创者,具有无上的权威和强大军队的支持。
苏河的后代,未必能抗衡强大的文官集团。
现在文官集团从思想上开始分裂,必然会形成一个个利益集团。
这是一个好现象,苏河还在后面推波助澜。
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也应该传承下去。
苏河放开报纸,这些诸子百家思想,都设立属于自己的报纸,宣传自己的思想。
其中《儒家》报纸的主编就是冒襄。
但这些人,依然喜欢在炎黄日报上打口水仗。
炎黄日报的影响最大,可以对他们的学派,产生极大的宣传作用。
苏河本以为冒襄宣传,是讲究周礼的儒家。
他看冒襄的宣传,才发现他信奉的是公羊派。
冒襄摒弃限制王权的内容,重点宣传大复仇理论。
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在冒襄的扇动下,苏河和娜仁的联姻还掀起一些波澜。
苏河没有处罚冒襄,一个势力内部,肯定会有鸽派... -->>
苏河看着面前的地图,他终于下定决心,优先进军两广方向。
他之前一直很犹豫。
从哪个方向,继续向大明发起进攻。
现在河南和湖广,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正在和明军开战。
秦军进入这两个战场,他们必定会调转枪口,与大明联合起来一起对抗秦军。
这是必然发生的事情,这是由他们各自的利益所决定。
起义军和明军的合流,对苏河统一大业有些影响,但影响不大。
苏河担忧一旦逼急了大明,他们绝对会做出,大明与建奴合流,共同抵抗秦军。
大明朝廷,看着是由崇祯皇帝掌控。
其实他是掌握在文人集团手中。
士绅才是大明朝廷真正的主人。
大明崇祯皇帝看似掌握明朝的最高权力。
没有文官集团的允许,他办不成任何一件事情。
文官集团想要办成一件事,崇祯皇帝也必须妥协。
更何况崇祯皇帝没有担当,做事优柔寡断。
他根本没有能力,对抗大明的文官集团。
崇祯皇帝还没有他哥天启皇帝有能力。
天启皇帝重用太监,还能与文官集团相抗衡,最后死的不明不白。
南明时期,南明小朝廷还与建奴联合,要先剿灭匪患。
这种极为短视,只看中眼前利益,就是文官集团常见的做法。
哪怕大明有一些高瞻远瞩的贤才,有出类拔萃的忠臣良将。
他们都没有办法,发挥自己的才能。
苏河相信,他真把大明文官集团逼急了。
这些人绝对能做出,引建奴入关的做法。
大明现在也掌握基础的火器,建奴的军事水平和组织能力,远超明军。
一旦让建奴掌握完善的火器制造。
哪怕用老旧的青铜炮和燧发枪,也能给秦军带来极大的伤害。
这还是小问题,把火器扩散到整个草原,让草原势力掌握火器制造。
这个问题更加严重。
苏河准备通过草原,先把建奴解决掉。
最次也要隔断建奴和大明的联系。
想要达成这个战略,就不能过分刺激大明。
山西、河南这两种不能作为主攻目标。
北直隶有山西和河南作为屏障,大明朝廷就会感觉到安全。
苏河之前考虑两个作战方向,进军湖广或是南下两广。
进军湖广,拿下湖广之后,可以顺着水路直接下江南。
这样就拿下了半壁江山,掌握着战略主动权。
选择这个战略,需要耗费很长时间。
暗卫和军情局,都已经发现。
各省的士绅集团,都在掌握各省的军队。
其中以江南地区的东林党,动作最为积极。
大明各地明面上没有形成团练武装。
实际上,有些地方的明军,已经完成换血。
例如南直隶的明军,已经变成乡党部队。
苏河对士绅举起屠刀,他们已经吸取教训,知道要掌控军队自保。
这种士绅控制,类似于团练武装的明军。
他们对秦军的抵抗,肯定会远超其他军队。
苏河想要拿下江南等地区,还需要熬战许久。
另一个选择,就是拿下两广地区。
再从西向东,从南向北慢慢蚕食整个大明。
选择这个方法,开始会更加简单一些。
但随着大明慢慢发展火器,各地士绅掌控明军。
之后再进攻大明东南地区,会变得更加困难一些。
这两个战略,没有高低之分。
苏河之前就陷入两难的选择。
现在工业过剩,直接帮助苏河选择战略方向。
执行两广战略,先掌握出海口,解决工业过剩问题。
只要工业发展起来,大明这些不掌握先进生产力的士绅,那都是土鸡瓦狗。
苏河确定好战略目标,他把战略目标书写出来。
他让秘书把他的旨意,送到参谋部。
参谋部根据苏河的战略目标,规划好作战方桉。
苏河看到秘书走后,他翻开炎黄日报。
他每天也看报纸,炎黄日报上记载着秦王府治下的重大情况。
这是他了解治下百姓生活的途径之一。
今天炎黄日报的头版头条,是商人杨滕飞,通过毛纺织业,赚了数百万两银币身家。
这是苏河有意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可以给人充足的信心。
其他人看到有商人,通过草原赚到这么多银币,肯定会有人动心,去草原上碰碰运气。
现在秦王府,不断向草原地区移民。
以包头、鄂尔多斯这两个城市为主。
吸纳大量的移民,主要从事矿产和毛纺织业。
部分移民也开始,在草原上圈养牛羊等畜生。
汉人有科学院提供的技术,养殖技术不会比蒙古人差。
养殖技术需要持续不断投入,科学院只靠养殖技术赚不到钱。
但它却是牧民生存,必不可少的技术。
这种投入大产出少的产业,只能依靠官府投入。
等到科学院养殖技术,超越了蒙古族的经验。
让蒙古人赚到比以往多几倍的银币,这些蒙古部落就离不开秦王府。
苏河看到报纸上,第二版是冒襄等人与心学的争论。
冒襄现在是吏部的一名七品小官。
他的同学,很多人都选择当一名知县,正式步入仕途。
冒襄这个人,搞起了学术。
他不知受到了什么刺激,掀起学习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浪潮。
有很多不喜欢心学,又了解到苏河极度讨厌朱程理学。
他们跟着冒襄一起,学习先秦思想。
大部分人没有脱离儒家。
但有一些人直接打出法家和墨家的旗号,他们现在还是少数。
看到秦王苏河没有理会他们,这些人势力渐渐壮大。
苏河更加欣喜这种变化,朝堂上所有文官都出自心学。
一个行动力更强的文官集团出现,对王权也是一种损害。
他属于势力的开创者,具有无上的权威和强大军队的支持。
苏河的后代,未必能抗衡强大的文官集团。
现在文官集团从思想上开始分裂,必然会形成一个个利益集团。
这是一个好现象,苏河还在后面推波助澜。
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也应该传承下去。
苏河放开报纸,这些诸子百家思想,都设立属于自己的报纸,宣传自己的思想。
其中《儒家》报纸的主编就是冒襄。
但这些人,依然喜欢在炎黄日报上打口水仗。
炎黄日报的影响最大,可以对他们的学派,产生极大的宣传作用。
苏河本以为冒襄宣传,是讲究周礼的儒家。
他看冒襄的宣传,才发现他信奉的是公羊派。
冒襄摒弃限制王权的内容,重点宣传大复仇理论。
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在冒襄的扇动下,苏河和娜仁的联姻还掀起一些波澜。
苏河没有处罚冒襄,一个势力内部,肯定会有鸽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