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www.djzw.net,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季宣和并非盲目决定,‘陈二少爷’这个称呼,一听就是不想在众人面前透露身份,不妨碍他人猜测,明面上至少不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又是在沧州,还跟他有关系的,除了安王和被救的那批被拐卖的孩子之外,季宣和想不出来还能和谁有关。至于安王和这位陈二少爷的关系,季宣和没有多加猜测,光陈姓和沧州两处似有若无的联系,说二者之间毫不相关,季宣和并不怎么相信。
被救的孩童多了,除了一开始有人谢过西林县县衙众官差之外,其余时候则是毫无瓜葛。这次会有人来送贺礼,已经出乎季宣和意料之外,好巧不巧,这人还来自安王府所在的沧州,还同样姓陈,不让他多想都难。
既然没有直接表明身份,那就不用太过考虑,季宣和自认按原计划行事并不会给他自己惹来麻烦。事实的确如此,冠礼之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日子还是照常过。因着邱伯处理得当,陈二少爷送礼之事就这么无波无澜的过去,随行之人没有透露具体信息,只再次感谢季宣和救了他家二少爷,临走之前还送上了另一份谢礼。这份礼倒不贵重,都是一些很实用,但西林县不太容易买到的物品。
谢礼和别的不同,季宣和欣然接受。他没派人去查陈二少爷的底细,若他真和安王有关系,那查了对季家并无好处,若无关,就算陈家位高权重,钟鸣鼎食,季宣和没有巴结的心思,查的再清楚,对他来说也无半点好处。这样毫无益处的事情,季宣和吃饱了撑的才会去做。
安王府在沧州,这一带是整个甘肃治安最好的。沧州和西林县一样,都靠近边陲,安王为着自身安全着想,边关陈兵必然不少。甘肃北方的那几个草原部族之前损失了不少兵力,想趁机南下却是有心无力,这给安王减小了不少压力。腹背受敌的情况可不好受,有几处边疆就遭受到了这样的前后夹击。
边关城池防守能力明显要比内陆城池强,且强的不是一星半点,外族人想要攻占并不那么容易。西林县被人突进,那只是意外事件,正常情况下,这种情况是决计不会发生的。
战火一起,战区经济就会受到重创,一旦战争持续时间长,苛捐杂税各种摊派将无可避免,直至民不聊生,哪一方后勤跟不上,哪一方就会变得非常被动。当然,这是在两方战力不那么悬殊的情况下,若不然很快就能分出胜负,经济就不那么重要了。
随着战火的持续,对百姓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安王已经竭力不压榨自己属地的平民,后勤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安王他们不是外族,不能以战养战,攻占城池,能拥有的只有之后的赋税和大量人口。有些州县,官员临阵脱逃,直接带走了县衙里大量物资,虽然几乎不费兵力,同样得到的也少的可怜,兵士总不能入室抢劫平民百姓吧?
如今还好,战争时日还不久,没有哪个势力出现粮草缺口,对待百姓还能保持良好的态度。真到了兵士都缺粮的时候,想必就不会再顾忌百姓,毕竟总不能饿肚子打仗,骚扰百姓的事情必然无法避免。
战线处,有些兵家必争的要地,出现反复被双方占领的事根本就不稀罕,几次下来,这个城基本就废了,短期内想要有所发展,难度非常大。后方如西林县这样尚能高枕无忧,战火爆发处就是截然不同的情景。驻守一方的将领一旦选择死守,那城里百姓的生活不是太平年间可以想象的。粮食没有藏好,很可能就被充公,那准备再多也没用,因为这些粮食要优先供应守城兵丁,百姓自己能吃到的少得可怜。
百姓都如此了,没有关系的富户,那定然是最先遭殃的。这次主要是锦朝的内战,与和外族开战不死不休不同。对百姓而言,死守才是最糟糕的情况,不管是由谁管辖,速战速决对百姓最为有利。人都是趋吉避凶,趋利避害的,文昌帝占着锦朝最繁华的腹地,战线附近的富户之类,能走的都走了,留给安王他们的多是没有多少财力的平民百姓。其他势力的大户也一样,只是他们能选择的地方不多,只能转移到各势力的后方,那也总比在前线受战波及响性命不保的好。
西林县离战线还很远,却也零零星星的有战区百姓辗转而来。战争的影响越来越大,季宣和自己的治下都如此,那些离战线稍远的州县,估计早就挤满了战区携家带口躲避战事的百姓。打仗的时候还无所谓,战线推移,这些经历过战事的州县官员就要为人口发愁了,没人还怎么发展?
州县都是有最低人口要求的,像西林县是中县,可以设置知县,降为下县的话,知县就可有可无了。锦朝的下县,设了知县的还不足半数。除此之外,人口过低,收取的赋税太少,前程那是一片灰暗,人口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这已经直接关系到自己的为官前程,没有哪个官员不上心的。
战区和极为靠近战区的州县官员们尽力阻止... -->>
季宣和并非盲目决定,‘陈二少爷’这个称呼,一听就是不想在众人面前透露身份,不妨碍他人猜测,明面上至少不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又是在沧州,还跟他有关系的,除了安王和被救的那批被拐卖的孩子之外,季宣和想不出来还能和谁有关。至于安王和这位陈二少爷的关系,季宣和没有多加猜测,光陈姓和沧州两处似有若无的联系,说二者之间毫不相关,季宣和并不怎么相信。
被救的孩童多了,除了一开始有人谢过西林县县衙众官差之外,其余时候则是毫无瓜葛。这次会有人来送贺礼,已经出乎季宣和意料之外,好巧不巧,这人还来自安王府所在的沧州,还同样姓陈,不让他多想都难。
既然没有直接表明身份,那就不用太过考虑,季宣和自认按原计划行事并不会给他自己惹来麻烦。事实的确如此,冠礼之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日子还是照常过。因着邱伯处理得当,陈二少爷送礼之事就这么无波无澜的过去,随行之人没有透露具体信息,只再次感谢季宣和救了他家二少爷,临走之前还送上了另一份谢礼。这份礼倒不贵重,都是一些很实用,但西林县不太容易买到的物品。
谢礼和别的不同,季宣和欣然接受。他没派人去查陈二少爷的底细,若他真和安王有关系,那查了对季家并无好处,若无关,就算陈家位高权重,钟鸣鼎食,季宣和没有巴结的心思,查的再清楚,对他来说也无半点好处。这样毫无益处的事情,季宣和吃饱了撑的才会去做。
安王府在沧州,这一带是整个甘肃治安最好的。沧州和西林县一样,都靠近边陲,安王为着自身安全着想,边关陈兵必然不少。甘肃北方的那几个草原部族之前损失了不少兵力,想趁机南下却是有心无力,这给安王减小了不少压力。腹背受敌的情况可不好受,有几处边疆就遭受到了这样的前后夹击。
边关城池防守能力明显要比内陆城池强,且强的不是一星半点,外族人想要攻占并不那么容易。西林县被人突进,那只是意外事件,正常情况下,这种情况是决计不会发生的。
战火一起,战区经济就会受到重创,一旦战争持续时间长,苛捐杂税各种摊派将无可避免,直至民不聊生,哪一方后勤跟不上,哪一方就会变得非常被动。当然,这是在两方战力不那么悬殊的情况下,若不然很快就能分出胜负,经济就不那么重要了。
随着战火的持续,对百姓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安王已经竭力不压榨自己属地的平民,后勤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安王他们不是外族,不能以战养战,攻占城池,能拥有的只有之后的赋税和大量人口。有些州县,官员临阵脱逃,直接带走了县衙里大量物资,虽然几乎不费兵力,同样得到的也少的可怜,兵士总不能入室抢劫平民百姓吧?
如今还好,战争时日还不久,没有哪个势力出现粮草缺口,对待百姓还能保持良好的态度。真到了兵士都缺粮的时候,想必就不会再顾忌百姓,毕竟总不能饿肚子打仗,骚扰百姓的事情必然无法避免。
战线处,有些兵家必争的要地,出现反复被双方占领的事根本就不稀罕,几次下来,这个城基本就废了,短期内想要有所发展,难度非常大。后方如西林县这样尚能高枕无忧,战火爆发处就是截然不同的情景。驻守一方的将领一旦选择死守,那城里百姓的生活不是太平年间可以想象的。粮食没有藏好,很可能就被充公,那准备再多也没用,因为这些粮食要优先供应守城兵丁,百姓自己能吃到的少得可怜。
百姓都如此了,没有关系的富户,那定然是最先遭殃的。这次主要是锦朝的内战,与和外族开战不死不休不同。对百姓而言,死守才是最糟糕的情况,不管是由谁管辖,速战速决对百姓最为有利。人都是趋吉避凶,趋利避害的,文昌帝占着锦朝最繁华的腹地,战线附近的富户之类,能走的都走了,留给安王他们的多是没有多少财力的平民百姓。其他势力的大户也一样,只是他们能选择的地方不多,只能转移到各势力的后方,那也总比在前线受战波及响性命不保的好。
西林县离战线还很远,却也零零星星的有战区百姓辗转而来。战争的影响越来越大,季宣和自己的治下都如此,那些离战线稍远的州县,估计早就挤满了战区携家带口躲避战事的百姓。打仗的时候还无所谓,战线推移,这些经历过战事的州县官员就要为人口发愁了,没人还怎么发展?
州县都是有最低人口要求的,像西林县是中县,可以设置知县,降为下县的话,知县就可有可无了。锦朝的下县,设了知县的还不足半数。除此之外,人口过低,收取的赋税太少,前程那是一片灰暗,人口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这已经直接关系到自己的为官前程,没有哪个官员不上心的。
战区和极为靠近战区的州县官员们尽力阻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